頭痛是因頭頸部痛覺末梢感受器受到刺激產生異常的神經沖動傳達到腦部所致。多由于頭顱部任何具有疼痛感覺的組織受到刺激、牽拉或壓迫所致。頭痛多發于青年女性,以29-34歲患病率最高,男性以25-29歲患病率最高,50歲以上女性和適齡兒童患病率較低。
頭痛是臨床常見的癥狀,通常將局限于頭顱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輪上緣和枕外隆突連線以上部位的疼痛統稱頭痛。
急性起病的頭痛:常見如蛛網膜下腔出血和其他腦血管疾病、腦膜炎或腦炎等。
亞急性起病的頭痛:如顳動脈炎、顱內腫瘤等。
慢性起病的頭痛:是指頭痛頻繁發作每月超過15天,每天頭痛持續4小時以上。分原發性與繼發性兩種,如偏頭痛、緊張性頭痛、叢集性頭痛、藥物依賴性頭痛等。
頭痛是一種綜合征。頭痛可分為外感頭痛及內傷頭痛。一般病勢較劇,多表現為脹痛、重痛、痛無休止,多因外邪所致。起病較急,頭痛持續不解,伴有惡寒、發熱、鼻塞流涕、骨節疼痛、咳嗽等癥。
外感頭痛發病急,多表現為掣痛、跳·痛、脹痛、重痛,痛無休止。
內傷頭痛起病緩,多表現為隱痛、空痛,昏痛,病勢悠悠,遇勞則劇,時作時止。
頭痛病因繁多,神經痛、顱內感染、顱內占位病變、腦血管疾病、顱外頭面部疾病、以及全身疾病如急性感染、中毒等均可導致頭痛。其中有些是嚴重的致命疾患,但病因診斷常引起困難。
引起頭痛的原因常見以下幾種:腦部病變、耳內疾病、高血壓、低血壓、貧血、感染、中毒、低血糖、感冒、頸椎病等。
感受外邪,多因起居不慎,坐臥當風,感受風寒濕熱等外邪上犯于頭,清陽之氣受阻,氣血不暢,阻遏絡道而發為頭痛。
鮮黃花菜 、紫菜 、雪里蕻 、莧菜 、白菜 、茄子 、牡蠣 、海參 、比目魚 、草魚 、龍蝦 、動物肝臟 、豬腦 、綠豆 、赤小豆 、葵花子 、南瓜子 、西瓜子 、楊桃 、綠橄欖 、木瓜 、薏米 、百合 、核桃 、糙米 、櫻桃
頭痛的病人,應禁食火腿、干奶酪、保存過久的野味等食物,少吃牛奶、巧克力、乳酪、啤酒、咖啡、茶葉等食物。
頭痛的病人,還應禁煙、禁酒、禁喝濃茶,因為這些食物可導致心率加快、小動脈痙攣,而導致頭痛加重。
頭痛發病年齡常見于青年、中年和老年。頭痛的防治應減少可能引發頭痛的一切病因,包括避免頭、頸部的軟組織損傷、感染、避免接觸及攝入刺激性食物、避免情緒波動等。
頭痛典型病例約20歲起病,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并且女性較多見。輕度頭痛患者一般不用休息,可服用止痛藥,如去痛片等。如有劇烈頭痛,必須臥床休息。
【白菜湯】
原料:白菜50克、小蔥3根。
做法:取干白菜,小蔥,切碎后加水,旺火燒沸后改文火煎煮約20分鐘即成。每日2次,溫服,每服400毫升。
功效:適用于風寒頭痛患者。
【蒼耳金銀花茶】
原料:蒼耳子3克、金銀茶3克。
做法:將蒼耳子、金銀茶,水煎代茶飲。
功效:適用于外感風熱、頭痛、鼻塞或流濁涕者。
【綠豆粳米粥】
原料:綠豆5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將綠豆加水脹發后,與粳米、清水適量共煨粥。每日2次。
功效:適用于夏季中暑頭痛患者。
【荷葉粳米粥】
原料:荷葉30克、粳米50克。
做法:將荷葉切細絲,入粳米,加水共煨粥。每日2次。
功效:適用于濕邪所致頭痛、頭重如裹者。
【蔥白桂皮粥】
原料:蔥白10根、粳米50克、桂皮5克。
做法:取連須蔥白,洗凈切細,加入粳米煮成薄粥,粥中再放入桂皮,煮20分鐘即可。每日2次溫服。
功效:適用于頭痛、惡風、骨關節酸痛者。
【天麻燉羊腦】
原料:羊腦300克、老鴨1只、天麻30克。
做法:羊腦拔掉血絲,沖洗去異味。天麻洗凈;老鴨洗凈后斬件汆水。老鴨、天麻、羊腦一起隔水燉2小時,再加鹽、味精、胡椒粉調味即可。
功效:治療頭痛。
【當歸燉豬心】
原料:鮮豬心1個、黨參20克、當歸15克。
做法:豬心洗凈剖開。黨參、當歸洗凈,放入豬心內,用竹簽固定。撒上蔥末、姜末、料酒,將豬心隔水燉熟;除藥渣,再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治療頭痛。
【山藥半夏粥】
原料:山藥30克、清半夏3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山藥研末,半夏洗凈,放進鍋中,煎水取汁;再把半夏汁倒進鍋中,調入山藥末,再煮數沸;酌加白糖,攪拌均勻即可,空腹食。
功效:治療頭痛。